中鋼接軌國際 拚2050碳中和達陣

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(左起)、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、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、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共同探討如何建構淨零新經濟。圖/本報資料庫
工商時報主辦「大南方淨零新經濟高峰論壇」,上午場在高峰對談「邁向淨零時代、開創國際競爭力」,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表示,高市石化等用鋼產業年產值達6兆8,000億元,從業人員逾115萬人,落實淨零碳排克服技術有其難度,預計2035年商業化進展才會顯現,對鋼鐵業來說不是環保議題,已是經濟議題,中鋼集團要和國際接軌,與國際20多家大鋼廠結合實踐碳中和目標。
上午座談由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主持,經濟部次長曾文生、中鋼董事長翁朝棟、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、高市副市長羅達生等人與談。
男質疑20幾歲怎麼會聽伍佰的歌? 網反駁:「想見你」再度翻紅
翁朝棟表示,集團規劃短中長期減碳路徑,預計2025年減碳7%、2030年減碳25%,2050年達標碳中和,逐步達成短期減碳、中期低碳、長期零碳排等目標。
他說,短期中鋼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,使用再生能源,要做到減碳,中期做到低碳,長期做到零碳。中鋼運用集團廠房屋頂及再生水儲水池建置太陽光電系統,建置量累計92.4百萬瓦(MW),每年可貢獻至少1.1億度綠電及減碳約5.8萬公噸。另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,結合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(CIP)投資彰化外海中能風場獲配300MW併網容量,規劃113年並聯供電,每年產出綠電逾11億度。COP28年會說再生能源要提升至三倍,未來風電產業對中鋼是一大商機。
如何做到2050碳中和目標,要做到使用氫能治金,碳捕捉封存,未來要面對的挑戰。在做碳中和,企業面臨資金資源及技術問題,中鋼和成大等25所大學,12所研究所、學研單位,及日本學者專家,成立氫能治金研究中心,投入技術研發,在在需政府指導及支持,這些需跨企業、跨產業及跨國際來投入。
翁朝棟強調,淨零對鋼鐵業是環保也是經濟議題,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發展再生能源,透過屋頂太陽能貢獻綠電,規劃藉由氫能源及碳捕捉封存落實碳中和,但仍須仰賴中央支持,需要資金支持。因應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,中鋼規劃碳中和路徑納入符合循環經濟理念鋼化聯產策略。
美元保单热翻 占比登新高
上門萌爸 小說
至於壯大綠色供應鏈,曾文生說,供應商本身減碳是最關鍵,像循環經濟是跨產業的整合,經濟部在推動能源轉型,再生能源加速推動外,也希望不同產業間能做到循環再利用,因此需要有法規配套鬆綁,要讓一個單元產業鏈變成產業圈。
針對企業減碳難題,曾文生則表示,供應商減碳是落實淨零排放基礎,透過法規協助產業逐步減碳,建議企業主及高階主管成立整合性工作小組,碳權採購,綠電採購,法規適用都很專業題目,要落實自身碳盤查,需瞭解碳權市場運作模式,進一步完成製程調整、綠電採購等專業性工作。
影》法国陆军2架瞪羚直升机坠毁 5人全数罹难
此外,羅達生說,成爲減碳城市最大壓力的高雄,要轉換碳負擔變身碳資產,建立接軌國際產業鏈標準化,成立淨零學院培育人才及開發工具,完成符合規範碳盤查報告,未來綠色產業黏着度高,配合下游產業轉型須具備淨零轉型決心。
曾文生期許,中央應加強與產業領頭羊合作,提早面對碳中和,開創新契機。羅達生說,淨零是大議題,低碳經濟是趨勢,企業投資大高雄「正對時」。田建中說,碳交所扮演中心點角色,期盼大家一起落實,立足國際。
田建中指出,排碳有價時代來臨,臺灣須善盡義務,碳權強調共同效益、促進平權健康、提供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解決方案,長期有助促進新興產業發展,碳權是碳中和最後一哩路。
尤克森林
马:美承诺给台湾疫苗株